2)第六十七章 了结_曲终尽余欢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凌浩看穿了,凌浩默许她进太医院,又安排她看脉案,是为了换得她的相信,为了太后不再对她下手,为了她的周全……

  “师傅以后有什么话直说就好了,我信。”萧默轻言。

  “准备准备,过些日子随为师去浔州,不过此事要保密。”

  “去浔州?”

  “为师答应了旭儿撤军,不会食言。”凌浩说完,缓缓转身离去。

  他不想当皇帝,却被凌天旭在内的所有人误以为要夺皇位,他本是顾全大局替太后隐瞒,却让自己深陷流言蜚语。

  想来也很简单,人怕蜚短流长,蜚短流长也怕人,从前议论她和凌天旭的流言满天飞,那是因为以讹传讹的人不怕她和凌天旭,而换做凌浩,谁敢明着议论,他将所有的疑点揽到了自己身上,如此一来,燕国就安静了。

  纵使看不透那背影,萧默心下却起了一丝钦佩之意。

  去浔州前,凌浩照旧去往摄政殿议政,无人察觉他即将离开函都。

  萧默又回到凌浩身边,随他出入各处,凌浩看似是在与诸臣议政,实则也是在对萧默倾囊相授治国之道。

  凌浩越发像一个师傅了,萧默发自内心地承认,这个师傅比起死脑筋的凌天旭不知要精明多少。

  他之前做的一切都是在为了今后,师徒之间需要信任,哪怕她曾是凌天旭身边的人,凌浩从一开始就对她深信不疑。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用之疑之,其必疑之,互疑则怠,则诸事难成。”

  凌浩说的每一句话都似在教导萧默,看似浅显却发人深省。

  萧默很聪明,凌浩知道,可在他眼里,萧默只是个年纪轻轻、涉世未深的徒弟,心智成熟和聪明只能说明他是个好苗子,还有待栽培,可成大器。

  萧默后来知晓,凌浩十四岁便开始助昭帝打理朝政,之后昭帝龙体每况愈下,遵昭帝之命,十七岁以摄政王的身份开始代掌朝政,独揽大权已八年之久。

  而萧默,前世不过活了十八年,朝堂上的事多为耳闻而非目睹,自知在凌浩面前,见识可谓短浅,有这么厉害的师傅,她还能不虚心勤学?迟早是要回祁国报仇的,不多学些本事,如何对付仇人。

  天方阁外的近水平台上,萧默端坐在案前,伏案疾书着,俄而放下笔,递上刚写好的策论给对面的凌浩:“请师傅过目。”

  凌浩接过,看了一眼,好生娟秀的字,他微皱了下眉,片刻后舒展,萧默并未察觉。

  萧默心下还有一个疑问,若相问,他会说吗?

  不问又怎么知道。

  “师傅,听说曦贵人也是祁国人?”

  凌浩抬眼看向萧默,道:“你想问她为何会在青竹轩?”

  “什么都瞒不过师傅。”萧默笑着轻叹。

  “在毒杀平王前,太后还做了一件事。”

  “什么?”

  凌浩低头看着策论,淡淡道:“给江氏下药,除去旭儿的皇嗣。”

  萧默起初大为震惊,可仔细一想,为了争权逐利,这样的手段在后宫不是很常见吗?

  萧默猜测太后这样做是为了压制江家的势力,太后希望的当然是丽妃能诞下皇嗣,而江芷的孩子对太后来说,弊大于利。

  萧默随后言道:“江氏逃过了一劫,但江氏毕竟是江家的人,此事不能云淡风轻,要有人顶罪才能了结,于是师傅让曦贵人顶了罪,可曦贵人顶了罪,岂不会让师傅陷入蜚短流长之中,师傅真的毫不介怀那些窃论吗?”

  凌浩没有作答,静静地看完萧默所写的策论。

  已是入夏,轻风拂过,水面泛起阵阵涟漪。

  凌浩转眼看向池中亭亭净植的清荷,徐徐言道:“身处清池才可出淤泥而不染,皇城本是泥沼,洗不清也罢。”

  凌浩拿着策论又看了看,问道:“你的字是谁教的?”策论写得好,字也是一手好字,只是字迹太过阴柔,竟有几分像是出自女子之手。

  萧默这才意识到那字迹有问题,脸可以遮,声音可以装,就连平日的言行举止她都是在仿哥哥曲尽义,这字迹却疏忽了。

  萧默支支吾吾回话:“是……是我娘。”

  凌浩将信将疑地看了萧默一眼,没有多言。

  请收藏:https://m.shuimitao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