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02章 人的名,树的影_最后的三国2:兴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个吴国的政治气氛搞得是乌烟瘴气,许多功臣大将深受牵连,或谪或贬,就连陆逊都因为支持太子受到孙权的斥责,郁愤而死。

  孙权原本是一位雄才大略的明主,睿智果决,才识明断,但到了暮年之后,却难免行事昏聩,明知道党争之祸有失江东之根本,但却在嗣位上一直摇摆不定,对朝堂之上的乱象也是有心无力。

  为了转移矛盾,孙权在陆逊去世之后,任用对北伐之事最为积极的诸葛恪为大将军,都督江北淮南诸军事,准备在淮南一带发起一次大的进攻。

  孙权的一生,都渴望着突破江东这座樊笼,挥师北进,马踏中原,那怕他现在是烈士暮年,依然壮心不已。

  诸葛恪带着王明山,匆匆地进入了建业城,而后便直奔皇宫而去,到了午门外,便让黄门侍郎通报于孙权,等候孙权的召见。

  诸葛恪是东吴少数的主战派将领之一,一直以来,他都积极地推动北伐事宜,这也是他深受孙权重用的一个原因,自从担任大将军以来,诸葛恪一直谋求着北伐的机会,这一次王凌的突然投诚,等于是上天给他赐下的一个良机,诸葛恪坚守,如果他能捉住这一次机会的话,很可能就会立下不世之功。

  由于身体的关系,这几年来孙权已经不再天天举行早朝了,除了紧急情况临时征召的以外,一般的朝会基本上都是十天左右一次。

  不过不早朝并不意味着孙权就不理政了,一般情况下,内阁大臣每日都会进宫通报,许多军国大事,也决于孙权。

  此刻诸葛恪求见之时,正好是丞相步骘向孙权汇报交州的事务,听到诸葛恪突然返京,孙权有些奇怪,按理说他并没有召回诸葛恪,除非是有紧急的军情,而且在奏章之中不易言明,非得当面上奏的紧要情况诸葛恪才会亲自返京,所以,孙权想有没想,下令黄门侍郎立刻宣诸葛恪上殿。

  诸葛恪上殿之后,立刻叩拜道:“臣诸葛恪叩见陛下。”

  孙权已经注意到了诸葛恪身后的那个陌生的年轻人,此人穿得并不是吴国大臣的朝服,而是魏国的官服,诸葛恪带这么一个魏国人突然返京,莫不是真有要紧的事不成?

  “爱卿平身。这位是?”孙权挥手示意诸葛恪平身,旋即又发问道。

  诸葛恪弯腰躬身,道:“启禀陛下,他是魏国太尉王凌之子王明山。”

  不出诸葛恪所料,他刚出说王明山的身份,立刻便吸引了孙权的目光,不光是孙权,还有丞相步骘、侍中孙峻、骠骑将军朱据等人的目光都齐刷刷地集中到了王明山的身上。

  人的名,树的影,王凌久镇淮南,是东吴的头号大敌,东吴君臣上下都深为忌惮,如今他的儿子居然会出现在东吴的皇宫大殿之上,自然一下子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东吴君臣都十分的好奇,诸葛恪将王凌的儿子带到了这儿,究竟是意欲何为?

  请收藏:https://m.shuimitao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