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06章 民为本_最后的三国2:兴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时将所有的木头都付之一炬,就是要破坏并州军近就取材建造浮桥和船只的念头。

  尽管并州军完全可以从邺城和临近的郡国来运输木头,但距离就要远的得多了,而且木头本身就是大宗的笨重的东西,无法就地取材的话,运输成本就会大大的提高,在时间上面也会耽搁很多。

  能迟滞并州军的进攻,对于司马师来说,是最为有利的,只要并州军能推迟进攻几个月的时间,司马师就有信心对黄河防线做出进一步的完善,让它真正成为一条固若金汤的防线。

  所以任何能迟滞并州军进攻的手段,司马师都会毫不犹豫的采纳,那怕由此而造成民生凋蔽,百姓蒙难,也完全不在司马师的考虑之中,在他的眼中,百姓就是草芥,任由他来践踏和收割,只要符合司马家族的利益,庶民百姓的死活,根本就是无足轻重的。

  而曹亮则和司马师的观念完全不同,他认为,民为本,没有百姓,就没有天下,战争已经给天下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苦难,并州军所到之处,不应该将这种苦难再加深下去,而是需要将战争疮伤进行医治,安抚百姓,结束灾难,让天下所有的黎庶都有衣有食,都可以安居乐业。

  兵民是胜利之本,而兵出自民,更需要民来供养,所以归根结底,老百姓才是天下真正的中流砥柱,而在司马师的眼中,他看重的只有那些士家大族,以为凭借着这些士家大族就可以撑得起司马家的这一片天。

  诚然现在的天下,确实是士家大族把持的天下,但这所谓的士家大族,在滚滚的战争浪潮之中,一样也会灰飞烟灭。

  曹亮最不看重的就是那些所谓的士家了,无论是在最先占据的并州,还是后来拿下的幽州和冀州,曹亮在选拨将领,任用官吏上面,一律采用比较开明的手段,不论出身,不分贵贱,唯才是举,士家豪门的弟子前来投奔,曹亮也并不排斥,寒门子弟之中有出类拔萃者,一样重用的提拨。

  尽管曹亮此举让许多的人颇有微词,尤其那些地方豪强名门世阀,眼看着曹亮重用寒门子弟,打破了他们垄断了多少的士族经济,表示极度的不满,甚至明里暗里对曹亮的政策进行破坏。

  对那些破坏者,曹亮则毫不迟疑地展现出了他铁血的手腕,士家豪族,也就自个儿把他们自己当回事,在绝对的权力面前,曹亮捏死他们就如同是捏死一只蚂蚁。

  打破了汉代以来一直沿袭的察举制,曹亮的用人制度一直是备受争议的,但曹亮却不为所动,一直坚持着自己的想法,任人为贤,只要是人才,不断他出身贵贱,一律都会受到曹亮的重用。

  而且曹亮对这种用人制度一直是坚定不移的,任何企图破坏这种制度的人,曹亮都会毫不留情地予以镇压,这是一种根本性的制度,曹亮绝不会容许它在萌芽状态就遭到顽固势力的扼杀。

  最后的三国2:兴魏章节列表

  请收藏:https://m.shuimitao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