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7 青白盐_狄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若因人数众多得了赦免、便是纵容此等风气,只怕往后会更加猖獗。”

  “太宗朝时,夏国王李继迁也曾在边境大量走私青盐,太宗皇帝就是如你所说、雷厉风行地处死了私盐贩子,”范纯佑摆了摆手,颇有些不以为然的意味,“但查处走私之事耗费人力物力不说,反倒使得边境诸羌户汉户奔逃入西夏境内、背离了大宋。”

  狄青俯首沉思,喃喃道:“种将军好容易才招降了四野羌户,若是处置不当,只怕往后要笼络蕃族势力是难上加难。”

  两人半晌也想不出个对策,范纯佑颓丧道:“听闻去年税收一万两千万贯,盐税就占了六成;如今战事吃紧、军资耗费巨大,盐铁部各位大人想尽了办法来收紧盐政、充盈国库。

  西夏的青白盐若是源源不断地走私进来,那便是将大宋国库里的钱送到党项人手里去,那便是咱们的百姓替敌人养着军队,何等荒谬!”

  狄青仍旧垂着头沉默不语,忽而抬头问道:“因私盐之罪而叛逃者多是蕃户,若是蕃汉分而治之,天成你以为如何?”

  “范大人也这样说——蕃汉分而治之,只是仍在考量此事。”范纯佑闻言精神一振、挺直了背脊凑近些。

  “羌户居于山野、无需仰仗朝廷的庇佑,自然是谁给了好处就依附于谁,”狄青同他解析个中道理,“可汉人不同,汉人乃是世代定居,为了区区几斤盐而叛逃入夏,只怕还没有那样的胆量。”

  “若能分而治之,一则可收拢蕃族人心,二则也可打击走私之举。但若是蕃人听机而动、大肆贩盐,又该当如何呢?”范纯佑仍是愁容不改。

  狄青叹道:“我不懂这朝政之事,实在想不出什么好的法子来。”

  范纯佑拍拍他的肩,笑道:“狄大哥能同范大人想到一处去,何必再自诩不懂政事?”

  狄青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若无丝毫长进,实在对不起范大人亲授《左传》了。”

  ......

  九月里秋风瑟瑟而起,正好翻过左传鲁襄公的执政的三十一年;这一年,左丘明记下了子产不毁乡校,因“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

  狄青读罢掩卷沉思,问道:“国人议论朝政,子产非但不禁止,反而认为应以国人之喜恶作为政策施行的参考,岂不是本末倒置了吗?”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范仲淹笑言。

  “若依此理而论,如今边关百姓走私青盐而盗卖,官家非但不能惩治他们,反倒应该整治官盐乱政以满足国人所需?”狄青联想起此前范纯佑所说之事,不由得发此一问。

  范仲淹解释道:“不满官府所为,大可鸣冤、上表、请奏,保安军众人为申民怨而无视国家律法、肆意妄为,既有违法之举,必当依法惩处;但朝廷官员却要从中听出民怨所指,借以自省上谏、整治内政。民怨归民怨,犯事归犯事,二者不可混为一谈。”

  狄青如醍醐灌顶,试探着问道:“末将冒昧,请问大人是如何惩治犯事之人?”

  “汉户贩青白盐者皆抵死,所获脏盐则充公补给、缓解官盐紧俏之急;二来,能告捉私盐者则别理赏钱,将怨民分而破之。”范仲淹抚须而笑,“而蕃户贩私盐之罪愈减,加之以利许之,自然收归其心。”

  狄青闻言叹服,又听得范仲淹道:“前几日经略判官尹大人说起、要借调你往泾原路,如今正好读完襄公,等你从渭州回来再读昭公罢。”

  请收藏:https://m.shuimitao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