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6 万重山_狄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前行数里,仿佛小红马和她合为一体,给予她征服这草原的力量。

  百花又向前走了片刻,像是走出了冬牧场的河谷,春风登时有了些寒意。

  爹爹没有跟上来,她带着小红马掉头,看见爹爹站在远处望着她们,而在他身后很远很远,散落的毡房像是远山的羊群一般。

  …

  云台寺的藏经楼里书目繁杂,狄青找得眼花缭乱,这才从最不起眼的书架的底层找到那本蒙尘的兵书。

  他如获至宝,翻开来看,却瞧见内页用淡墨做了密密麻麻的批注;再读上几行,才觉得句读完全不通,比妙法莲华经还难懂些。

  狄青打量着这书蒙尘已久,想来没什么人读过;而这上面的字迹凌厉洒脱,比慧语师兄还写得好,定是师父写的,思索着便打定了主意去向师父请教请教。

  夜里点了灯,众僧都在屋内整饬内务,充耳都是说话谈笑。

  方丈院里却是一如既往地安静,只听得隐隐的读书之声。

  一行大师同狄青讲完了第一节,将那书递还给狄青,却见狄青看着那书笑道:“这书上的注解是师父写的吗?师父字可写的真好。”

  一行大师摇头否认。

  狄青原是随口一问,猜错了便也罢了,正当起身告请回屋去,却听得师父叹道:“慧真在藏经阁四年,我几次将这书放到伏虎拳法旁边,他却视而不见。狄青,换做是你,你会怎么选?”

  狄青已从字里行间揣摩出师父的意思,却仍是坦然笑道:“弟子两本都想选。”

  一行大师笑着点点头,同他讲起一个故事。

  二十多年前,辽国二十万大军从幽州南下,浩浩荡荡、所向披靡,边境急报一夕五至。

  高官权臣惊惶恐惧,都主张迁都以避战火,而真宗皇帝本就无心抗敌,几乎就要同意南迁,将长江以北的国土拱手他人。

  就在这时候,有一个人站了出来,力排众议,持危扶颠。

  他一边同妥协派斡旋、阻止真宗迁都南下,一边部署军防、使得河北三州呈掎角之势攻守,又派兵增援,牵制敌军后方;与此同时,战线后方也开始招募民兵、充实军资。

  辽兵虽得到了牵制,但前锋部队仍以破釜沉舟之势向东南推进,孤军直扑澶州城下。

  为了鼓舞士气、稳定军心,他谏请御驾亲征,坚持进则士气备增,退则万众瓦解。

  黄河从澶州城中流过,将澶州分为南北二城;真宗虽同意亲征,却只愿意驻扎在南城。

  也是他,冒死督促真宗车驾渡河,驱赶卫士前进,终于让黄龙旗插到了澶州北城。

  前线军民得见御驾,欢声雷动、气势百倍,打败辽军先锋部队,更射杀了主将萧挞览。

  至此,辽军节节败退,与大宋订下澶渊之盟。

  狄青心神震动,好奇道:“这位将军,就是写下这些注解的人吗?”

  一行大师点头笑道:“他不是将军,是个年逾四秩的文人。”

  狄青愈发握紧了这书,又道:“他是师父的朋友吗?”

  一行大师摇头笑道:“素未蒙面,只是机缘巧合得人转赠此书、神交罢了。”

  狄青若有所得,点头道:“弟子明白了,守卫国家要的是谋略、人心,而不是武艺。”

  一行大师点头笑道:“独善其身可择拳谱,兼济天下当选兵书。”

  狄青欣然而笑,又问道:“那位先生,后来又如何了?”一行大师摇摇头,低头不语。

  后来,佞臣上位,蒙冤被贬;花甲之年,跋山万重之远,发配千里之外。

  壮志销如雪,幽怀冷似冰。

  郡斋风雨后,无睡对青灯。

  请收藏:https://m.shuimitao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