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8章 暂编四团_大唐开局睡长孙皇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立正挺胸,迈步出列。

  张军接过绣着凤翔子弟新军第四团字样的军旗肃交到高固手里:“扬我军威,百战百胜。”

  因为时间关系,旗帜用的是唐字旗,找绣工直接在上面绣了文字。实在是来不及设计一面全新的军旗。

  唐代这个时候,事实上还没有军旗国旗的概念。

  国旗之所以由西方发展而来,是因为那边屁大个地方好几百个国家,相互之间为了区分,这才产生了国旗一说。

  而在唐,整个亚洲唯一的超级帝国,威势无与伦比,一面唐字旗所到之处无不顺服。这也就算是国旗了吧。

  行军中,有三辰旗,唐字旗,三角兽旗,鲤鱼旗,纛旗,麾旗,旞旗,军门旗,枿旗旆旗,也就是旅旗和队旗等等,都是用来辩认身份的,另有五方旗用来指认方向。

  所以中军大营所在那真是一片旗海,纛旗六面,列旗十面,军门旗八幅,军门枪两杆,五方旗于纛后,旞旗立于帐门。

  旞旗就是绣着将领姓氏的那面大旗,而旞旗枿旗旆旗没有固定样式,都可以由使用者自己设计,只要不违矩,不用红色怎么弄都可以。

  这里面最特殊的是三辰旗,是古时无上礼旗,一般用于与外邦有关的重大仪式上。军队也可以用。

  一开始说要绣军旗,李应右第一反应就是用三辰旗,被张军强烈的拒绝了。因为,实在是太丑了,虽然它地位很高。

  最后还是选择了唐字旗,名正言顺嘛,只在旗根绣上字就行了,还不影响美观。

  高固接旗,迎风抖开,正举着军旗下台走到第四团前面站定。

  古代军队的旗手算是干部,相当不容易,不能歪不能偏不能斜不能倒,轻则军杖重则砍头,责任重大。

  主要是那时候打仗全靠中军旗帜指挥,旗的动作姿态都有不同的意思,很容易引起巨大的后果,比如军旗倒了自己方的军士就会认为战败了。

  第三团,第二团,杨怀兵,张良先后接旗走到自己团的前方。

  最后,张军自己持着第一团的军旗迎风展开:“第一团,某亲任团长,与你等一同出征,不胜不归。”

  军士们顿时激动起来,高呼必胜。这种小手段在这个时候真的特别好用。

  四个暂编团成立,新任团长马上召集下面各级军吏开会,大家认识熟悉一下,说说话,相互之间有个基本的了解,对兵员也做个了解。

  以团为单位搞了一次战前鼓动会。

  另一边,张良安排的老营军将及牙营选出来的军士一共一千五百战卒不声不响的出发,奔向延鄜坊三州而去。

  刘承旨也带着五百战卒去了庆州。

  一切按照计划迅速又隐蔽的进行着,张军在这个世界的首次亮相悄无声息的展开了。

  三天时间转眼就在四个新编团的战阵熟练过程中过去了。

  李应右来报,他那边相应的安排已经全部就位:行营车马粮草械使以及甲胄兵器箭矢全部准备妥当。

  第四天,新编的新军四个团开始换装,脱下冬衣换上春装,甲胄也是要换的。弓弦箭矢,横刀陌刀障刀发放到人,战马全部修整一新,换了蹄铁鞍鞯。

  最大的改变是枪。

  这个时候枪是标配武器,军士们是人手一杆的,都已经换上了簇新的三棱刺头,这玩艺儿看上去可比原来的枪头漂亮多了,感觉也更凶残。

  张军的估计正确,换了新枪的军士们情绪高涨,就好像拿了什么保命符一样。

  第四天午时正刻,四个暂编团用过了丰盛的壮行饭,以第四团为前锋列队出发。

  第一团走在最后,张军带着亲兵走在第一团前面。

  此行未带辎重营,只带了五天的粮料,一切补给会在驻守当地解决,所以行军速度会很快,预计的是第三天到达驻地。

  主要是中间还要拉练,就是全军步行。

  李应右已提前派了人到这四县勾兑,那边行营物料所使都会提前准备好。

  这次驻扎了,张军就没准备再撤出来。

  。牛牛小说

  请收藏:https://m.shuimitao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