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03章 锡箔制镜_大唐开局睡长孙皇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像现在一样昏暗,而且不透风雨灰尘。”

  老匠作有些激动起来,看着玻璃双眼冒光:“神物,神物啊,此物可聚财万万缗。”

  张军摇了摇头,唤小役来打磨切割过的玻璃板边沿:“要小心,不要用手去碰触,轻轻梭磨棱角就好。”

  把玻璃板打磨好,张军用手试了试:“如此打磨过便不再伤手了,此物可是极为锋利的。”

  拿起一块切下来的边角用磨石磨掉锐锋递给韩监丞:“丈人可试一下,本是一击便碎,但越小越韧,还是要费些气力的。”

  韩监丞拿了玻璃块儿敲了敲感觉了一下,发现还是挺坚硬的,比他想像的要好很多。

  “边角余料可回炉重炼,没有耗费。”

  张军拿起一块玻璃看着说:“只是要多加小心,破碎后极易伤人,不可用手直接拾取,要仔细打扫后用麻布抹过,坊内诸人不可赤足,亦不可徒手操作。”

  工坊主簿在一边快速的把张军的话记录下来,以后这就是操作手则了。

  “锡箔可备好了么?”张军用麻布仔细的把玻璃板擦拭了几遍,反复的查看是不是干净了。没办法,这个时候只能靠眼睛。

  杂役把提前准备好的锡箔一应物品拿了过来,张军开始操作。制作水银镜片。

  其实相当简单,就是把玻璃的一面涂上蜡,把锡箔覆到另一面上,用软毛刷子弄平整,然后放入箱内,再把水银倒上去。

  水银可以溶解锡,让它牢牢的吸附在玻璃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锡膜。

  等一会儿反应结束,把玻璃板取出来,一块水银镜片就完成了。

  事实上水银镜片的反光性并不是太好,现代的镜子要么是纯银的,要么是铝膜的,还有合金膜,水银溶锡工艺在六十年代就淘汰了。

  但是在这会儿,在大唐,这就是神物。

  镜子虽然起源特别早,到大唐这会儿已经度过了好几代,从黑曜石过渡到了白铜镜,也采用了灰锡技术,但终归是金属镜,清晰度反光性都相当有限。

  这会儿韩监丞等人围着张军看他操作,镜片拿出来的时候又是背朝天,还谁也没有注意到发生了什么事情。

  张军把镜片扣在桌子上的麻布上面,叫来杂役用油漆把水银锡面仔细的涂封,又很奢侈的用火漆封上了边口。

  “可有木作?”

  “有,仆下去传。”

  另一边,几个匠作配合着杂役把一张一张的玻璃烧结了出来,小心的抬到木架上。这一会儿已经五张了。

  高炉里空了,需要重新加注原料。

  张军估算了一下,这一座炉一天下来能生产差不多一百二十片一米乘六十的玻璃板儿。

  “若是有需要,可以增加厚度,”张军给韩监丞讲解:“若有寸厚即可做瓦了,通透性要稍差一些,但仍可透视透光。

  若是想增加硬度,只需裁好尺寸后回炉锻烧,再使之迅速

  请收藏:https://m.shuimitao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