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七章 乱世(二合一4000字)_季汉长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荀彧与荀攸观察刘备,因为刘备托曹操搭建的粥棚处在最边缘,离荀氏的粥棚不远。

  随后二人便看到了难以置信的一幕,朝中新贵,秩六百石的刘议郎并没有进入粥棚,而是穿着一身破烂的粗布麻衣,脸上拍满灰尘,挤在难民中排队。

  正值季夏时分,雒阳的天气依然炎热,此时虽是申时,但余温未散。莫说挤在难民中,哪怕只是离了这凉棚,二荀就会一阵不适。

  “他……这是?”荀彧略有些困惑,他深居简出,却是没怎么见过这般情形。

  荀攸倒是心下了然,解释道:“这是为了检查施粥者有没有克扣粮食,若是直接进入粥棚,很有可能会遭受蒙蔽,刘玄德并非清谈士人,倒是颇知这些门道。”

  荀彧顿时恍然,面色复杂的道:“公达所言‘高祖之风’,诚不虚也。”

  “承平百余年,都忘了暴秦因何而亡、高祖因何而王。刘氏后裔能出此人,倒是天意不绝炎汉啊。”荀攸闭目叹息道。

  “公达也认为朝廷已经无药可救了?”

  荀攸冷笑一声,悠悠道:“若只是朝廷烂了,尚还有药可医,如今天下皆已丧乱,疾已入骨髓,便是留侯复生,又能如何?”

  荀彧感伤道:“同为汉室宗亲,一人迷信谶纬之言,为一己之私妄开州牧大权;一人却效高祖故事,仁而爱民,差距何其之大也。”

  “刘君郎,鼠辈耳!自三皇五帝以来,何曾有靠谶纬之言而成就王霸之业者?霸业的关键就在那里,然而鼠辈蝇营狗苟,对此不以为然,终有败亡之日!”荀攸一脸不屑的说道。

  刘君郎,即益州牧刘焉。此公见天下大乱,意图跑去交州割据以求自全,于是在去年上书灵帝,选清名重臣以为州牧,镇安方夏。后来听信方士谶纬之言,认为益州有天子气,于是又上书请为益州牧,此事后来传开,刘焉一时成为笑柄。

  州牧秩两千石,位在郡守之上,其拥有名正言顺的管理所属各郡军政的权力,与刺史完全不同,刘焉为一己之私开州牧之端,事实上是在汉王朝这座已经到处漏风的破房子上又踹了一脚,再思及他为宗室,更是令人耻笑。

  荀彧再看看前面的刘备,被难民挤压也没有丝毫不悦的样子,忍不住问道:“这刘玄德确实不一样,有吞吐天地之志、仁恕爱民之心,然而其才能如何?”

  “对于人主而言,这重要吗?”荀攸反问道。

  荀彧一时失语,确实,人主之强在于驾驭群贤,而不在智谋高低。

  就像高祖所言,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他不如韩信;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他不如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他不如萧何。然而他能驾驭三人,故能得天下。

  “其人度量如何,看来彧也无需问了。”荀彧忽的一

  请收藏:https://m.shuimitao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