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七十九章 家族_季汉长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亲,备自然派人往涿郡传信了,只是有没有人来还是难料。且纵使是同宗之亲,在备眼中,也没有明远、公达值得信任。”

  荀攸有些遗憾的道:“可惜攸在家中无甚地位,远不及小叔父有号召力。若是小叔父在此,只需振臂一呼,颍川名士必然云集,那时节又何需担忧无人可用。”

  颍川乃是文华之地,大汉朝名士最多的地方之一,颍川陈氏、荀氏都是天下闻名的大家族。可荀攸并非“神君”荀淑后人,虽然位列“荀氏五子”,但地位远不及荀彧。

  刘备安慰道:“公达才干并不输文若,依备之见,再续‘神君’之名也未尝不能,何必妄自菲薄呢?”

  荀攸点点头,嘿然道:“虽然不比小叔父的能耐,但攸也是有三五好友的,已经为相君去信招揽了。

  眼看这天下不稳,颍川位在四战之地,临近雒阳,难免遭受波及,北上冀州避开风波,以观时局当是明智之举。”

  “既然冀州战事将起,其他几县也要督促一番了,待到明远压住了这些大族,可以从他们中选些人充任督邮,去各县巡查。”

  说到这里,刘备难免面色古怪。他人生的一大转折点可以说就是从鞭打督邮开始的,若非当时气愤不过的用了暴力,他也见不到李澈。

  也就没有这之后的种种变局,如今到了他任命督邮监察各县,难免心绪起伏。

  督邮事实上是一种监察吏员,大汉朝的监察制度已经有比较完善的框架了。于全国来说分为十三部,设十二刺史与一位司隶校尉。

  于郡而言,又将其分为五部,设五部督邮,代太守或国相监察各县。

  其位卑而权重,虽然地位比县令这些官员要低很多,但往往能让地方官员闻而丧胆。

  在两百余年后割据江南的大晋朝,那位千古留名的隐士陶渊明,就是因为面对督邮不肯束带示敬才说出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名言。

  从大族中选督邮也是无奈之举,终究还是无人可用,荀攸、关、张这些人都不能随便派出去,其余人大多有勇无谋,反倒容易坏事,唯有一个孙慎勉强可用。

  本来还觉得自己已经文武之才济济的刘备,颇有些感到束手束脚。

  荀攸却是觉得好笑,一般的国相根本不需要这么多亲信之人,不是每个太守国相都要将所辖地牢牢掌握住的。

  他们终究只是过客,当不了几年官就要调任的。而刘备却是将赵国当根据地在打造,想将其打造成铁桶一般的领域,那自然是要有众多亲信之人的。

  荀攸劝道:“亲信之人也非一蹴而就,此次也算是一个试炼,可以筛选出堪用之人,相君想完全摒弃这些大族来理政也并不现实。”

  刘备也只能无奈的点点头,这些地头蛇用起来自然是事半功倍,只是今后要处理起来也会麻烦的多。

  →☆→☆→☆→☆→我是文言文的分割线←★←★←★←★←★←

  烈祖昭烈皇帝,涿郡涿县人,讳备,字玄德,高祖十五世孙也。出自景帝生中山靖王胜。

  昭烈祖范令雄,父弘,世仕州郡。少而孤,母独抚养,身长七尺四寸,面白无须,回首自顾其耳。性勇烈,好弓马之事。

  舍东南角篱上有桑树生高五丈余,遥望见童童如小车盖,往来皆怪此树非凡。或谓当出贵人。昭烈少时,与宗中诸小儿戏于树下,言:“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

  同宗元起异之,资其就学,与公孙瓒等学于同郡卢植。

  ——《季汉书·昭烈帝纪》

  请收藏:https://m.shuimitao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