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一十二章 人才_季汉长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国相,国中五县,令、长皆在。”

  刘备微微颔首,问道:“陈君,这四位令、长中,可有贤才?”

  “若说贤才,那恐怕只有柏人令董县君可称贤字。”

  “哦?”刘备也只是随口一问,却没想到真能挖出一个贤才来,露出了颇感兴趣的神情。

  陈遂道:“这位董县君的名声国相或许也听过,此人姓董名昭,字公仁,济阴人士,曾任巨鹿郡瘿陶长,前些时日才调任柏人令。”

  李澈心中一动,出声道:“可是那位忠于职守,不避使君的董公仁?”

  “君侯所言不差,正是那瘿陶长董公仁。”

  李澈心里暗暗点头,董昭其人在历史上也颇有声名,与郭嘉、程昱等人齐名,是曹操谋士团的主力人物。

  其这时已经开始崭露头角,前冀州刺史贾琮以清廉闻名,巡查州郡,郡县长官挂印逃窜,唯有董昭与黄就二人凛然不惧,为人所称道。

  只是……济阴人?李澈摸了摸下巴,若要招揽此人,怕是得把他家人给迁过来。曹老板最是没有节操,这董昭似乎也不是什么忠义之士,若再让阿瞒玩一手以家人为质的把戏,那可就丢人了。

  不过说起来,这董昭似乎也干过曹绑匪的帮凶啊。李澈捏了捏胡子,有些好笑的想着。

  曹操从扬州掳了魏郡太守袁春卿的父亲,便是董昭写信给袁春卿,要求其投降,表示如今“委身曹公、忠孝不坠、荣名彰矣”。与王司徒的“国安民乐,岂不美哉”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边李澈在发散思维,刘备却想不到这么多,只是对董昭的兴趣更浓厚了,笑道:“且过几日,本相巡查各县,去会一会那董公仁。”

  这也是题中应有之义,新任国相要巡查各县,既是会一会下属的县令县长,也要会一会各县的地方豪强和士族。

  刘赦轻抚短须,笑道:“玄德可真是尽忠职守,朝廷派玄德来此,王叔也可安心享乐了。这国怎么治,王叔也不懂,只是观先前的一些国相和县令,他们都是娶了本地大族之女,以此联姻。

  玄德已年近而立,却还未婚,不如在赵国境内寻一大族女子为妻如何?赵女之美,天下闻名啊。”

  说完,刘赦还挤了挤自己的小眼睛,那陷进肉里的小眼睛看起来更滑稽了。

  刘备闻言,竟然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颔首轻笑道:“王叔之言甚是有理,备会考虑的。”

  说来也是,刘备都快二十九岁的人了,却还没有妻子,再看看关张,三人一条心啊。荀攸可是早就娶妻了的,儿子荀缉都好几岁了。

  不过根据这几个月的观察,李澈大致了解刘备对女人的态度。陈寿说他有“高祖之风”,还真没说错。刘邦、刘秀、刘备,三人一条线,都属于那种偏功利的婚姻观。

  为了稳定局面而娶一赵女,恐怕刘备真的能做出来。

  看了看外面的天色,刘赦笑道:“今天时辰也不早了,孤就不留诸位了,愿诸君在赵国能过的高兴,若有孤能帮上的地方,必不会惜力。

  还有这些女子,若诸位有看上的,尽管带回去,她们都是王府奴婢,孤明日便让人将奴契送来。”

  几人起身告退,李澈无语的看着简宪和大摇大摆的搂着两名舞女向外走去。然后荀攸想了想,也拉了一名女子离开,走的时候还怪笑着看了李澈一眼。

  “该死的封建地主阶级!”李澈心里咬牙切齿的骂道。

  →☆→☆→☆→☆→我是文言文的分割线←★←★←★←★←★←

  董昭,字公仁,济阴定陶人也。举孝廉,除瘿陶长、柏人令。

  ——《季汉书·列传第六》

  请收藏:https://m.shuimitao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