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45章 水运仪_大宋的最强纨绔子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出来的标准,推工就是推工,削工就是学工,锯工就是锯工。让工人在简单的环节里更容易专精。

  这样在各种严格标准流水线下产生的物品,哪怕是用手工,它也效力非常爆表,并且品控做的大幅好于这个时代的任何物品。

  轴承先不说了。总装就是一门学问,仅仅是看似没什么技术含量的木车,高方平麾下产出的质量,它真和民间产出的完全不是一个质量,使用寿命有天壤之别。

  要扯的话,一个技术优良经验丰富的大工匠,他整体制造的木车肯定比高方平的质量好。问题就在于有多少大工匠?他又有多少产能?既然是大工匠,就近乎于噱头和艺术领域,他制作的木车要价多少呢?

  于是大工匠的好车,只能作为权贵家的艺术奢侈品使用了。至于民间用于生产的,是各种参差不齐非标准的产品,张三家的车轮和李四家的车轴还不一样,所以坏了后在外地临时制作代用品,那就是低效。

  高方平麾下的木车,几何机构相对合理,承重协调,且关键工艺和流程上经过反复提炼,已经成熟。他们生产的东西就有这么猥琐,想质量差都做不到,并且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还有标准的备用零件可以跟换。这些全都是优势。

  关七自诩除了轴承外,其他的可以全部仿制,他不信强大的波斯那么多能工巧匠却做不出木车来,然而他也尝试了,真的做不到。因为工艺流程的理解不一样,总装是一门简单的大学问,波斯工匠当然可以组装起木车来,也勉强可以使用,但哪怕是用高方平产出的部件组装起来,就是有不对的地方。

  这些简单说,就是整个工艺底子的不同。就像后世某个年代,高方平的叔叔厂里从德国引进的机床出了问题,需要修理,有说明书图纸,技师们也能扯散,扯散后也都认识那些零件是干什么的,但组装起来就是不正常。然后从德国飞来两个工人,人家照着说明书组装了起来就开机、正常运行了。能奈何。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涉及到整个行业的累积和认识。没有什么东西是绝对精确的,每一个零件的组合间都有误差,零件越多的组合就越难,吃透“累积误差”的总和、进行平衡总平衡,就是总装工艺的学问,那真是要功底的,不是说看懂了部件和图纸就可以组合的。

  同样的道理,把B2战略轰炸机全部扯散送给印度阿三,附送全套结构说明书作为礼包,但印度人十年也不能让B2飞起来。

  这些东西没有捷径可以走,全靠行业的累积和功底。高方平现在拥有的东西是《九阴真经》,并且是不害怕泄密的九阴真经,别人轻易练不成的九阴真经。有道是,别人有能力开始修炼高方平的九阴真经时,其实他已经自成一

  请收藏:https://m.shuimitao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