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八章 榜下捉婿_大明求生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名上未能更进一步,只能回乡以教书等方法为生。这些在经济上并不富裕,但在社会上地位稍高于平民的读书人被称为「穷秀才」。

  而只有院试前三名者为廪生,后改为只有第一名为廪生,可获官府廪米津贴。乙榜上的全是增广生,得不到官府廪米津贴。

  一般每一次院试得“秀才”者为一百六十至二百多名不等,就要看朝廷需要增减。

  此次乙榜放出一百五三人为增广生,加上三名甲榜就是一百五十六人。这个比例还是很大的,全国加起来就会新出三千左右的生员,如应天府人数要比顺天府录取多,南方文人多,读书人多,取士人口相因增多。

  院试的放榜基本跟府试差不多,差役只报甲榜名次,余下中不中榜还得自己去看榜单的,这样一来看榜的人数就会特别多,乙榜的放出,引起了一个高潮,看榜的人不单单只有赶考的考生,更多的却是一些前来凑热脑的人,什么样的人都有,最特别的就数一帮商户人家,另有一些大户人家的管事,这帮人来就是在看,哪一位考生长相、出身、贫富、已婚否等等,要是相中了,就会上前攀谈,“这位相公请留步,请问年龄多少?家住哪里啊?是否婚配啊?”如果回答满意,就会说道:“要是小相公愿意,家有小女可婚配给你。”如果有几家同时相中一人,就会竞争起来,只要这位相公愿意,十里红妆外加田地若干。发展下去,就死拉硬拽而去,这就是“榜下捉婿”了。

  这个榜下捉婿在院试后就是“烧冷灶”,图的就是往后能在乡试中出个名次,此时先下手为强,把自家女儿嫁出去,也有一点赌一把的成份在里面,最差也就是个秀才功名,女儿嫁出去最低不会饿死。所以在院试时前来榜下捉婿的人家都是一些小门小户、中资人家及一些商户。

  如果到了会试时中榜者,这些“榜下捉婿”者身份也会提高,连一些名门望族,大户商贾前来。因为会试中榜后就是进士了,具有官身了。

  由于“翁多婿少”,“挑婿”的凶猛程度无异于“抢婿”,所以民间戏称为“捉婿”。

  在科场选婿者,不乏“饥不择食”者,将习俗所重视的阴阳吉凶、什么生辰八字这些,家世背景等都抛之脑后,甚至是这位新及第进士是否还是单身都来不及考虑。曾有一个新及第的年轻举人,体貌亦不凡,为一权势之家看中,其家便派出十多个壮丁将青年簇拥至其家,该青年既不拒绝,也不逃避,而是欣然而往。不多时,一位着高官袍服的人来到青年面前,问道:“我只有一个女儿,长得并不丑陋,愿意嫁与公子为妻,不知可否?”此青年深深鞠了一躬,推辞道:“我出身寒微,如能高攀,固然是件幸事,要不您等我回家

  请收藏:https://m.shuimitao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