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八章 国教为饵,道佛血战!_大明:你个暴君,竟成了千古一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再出面一网打尽。

  “计将安出?”

  朱厚照眼睛一亮道。

  适才是忘了。

  他的北征大元帅,在正史上,还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中原第二位圣人的存在。

  出计灭个道佛,自然是不在话下。

  “陛下,不妨以确立国教为名,举行一场天下道佛大辩!”

  王守仁谏言道:“在顺天府最热闹繁华大街的前门设下擂台,在朝廷文武百官监察下,在万千百姓注视下,命道、佛两派各择大真人、大法师一十七人,进行道法、佛法之辩。

  两派的人,一人,就代表着国朝内,一成的道观或寺庙和道众或僧众。

  道教胜一人,那佛教,就要被毁去一成的寺庙,还俗一成的僧众。

  那名失败的佛教大法师,也要自此蓄发,入道教为徒。

  反之,佛教胜一人,则道教就要被毁去一成的寺庙,驱散一成的道众。

  那名失败的道教大真人,则要剃发为僧,入佛门长伴青灯古佛。

  谁先赢九场为胜!”

  王守仁越说越兴奋。

  而殿内的杨一清尚书、梁尚书、杨廷和尚书、牟指挥使、黄督主和孙督主,则越听越胆寒。

  九场胜利!

  就代表道教、佛教,至少有一派,九成的道观或寺庙要被毁去,门徒要被还俗或驱散。

  这谁输的起?

  再说。

  道教、佛教,始终在势均力敌的状态,大真人,大法师,慧能、机辩者,都有不少,真辩论起来,谁不可能达成完胜的成就。

  输、赢,皆在两说之间。

  不论谁赢,都会是惨胜。

  更缺德的是。

  那输掉的人,要蓄发为道,或剃发为僧。

  堂堂大法师,大真人,信了一辈子佛,信了一辈子道,临了临了,改换门庭了,怕是能直接血溅当场。

  这不是辩论,而是搏杀。

  根本输不起!

  “朕没有立国教之念。”

  朱厚照点点头,又摇摇头道。

  诱饵可以下。

  但国教不能真的立。

  “陛下,道教、佛教经典之中,有诸多含糊不清之处,譬如说“神仙可学不可学”、“老子化胡经”、“老子八十一化图”等辩题,道教也好,佛教也罢,很难说服彼此,那任何一方取胜,都要依靠外力,而外力,就是朝廷。”

  王守仁委婉道。

  这世间的道理。

  没有绝对的对,也没有绝对的错,尤其是顶峰相见时,很难说对方的路走错了。

  在未仕途前,他曾遍查古籍经典,由皇帝组织的道、佛大辩论,共有十四次。

  其中。

  道教输了七次,佛教输了四次,不分上下三次。

  “巧合”的是,组织大辩论的皇帝喜欢哪教,哪教就会胜利,不偏不倚时,两教就会打平手。

  更“巧合”的是,在唐朝时,道、佛大辩论共六次。

  佛教赢多输少,确切地说,仅输了一次,但就那一次,唐武宗李炎,就搞了个“会昌灭佛”。

  胜利的天平,至始至终,在掌权者手中。

  国朝虽是以国教组织道、佛大辩论,但又没说一定要确立国教。

  就不能道、佛两派各赢八场各输八场,在第十七场时打平吗?

  等捣毁了八成道观和寺庙,驱散还俗八成道士和僧人后,于国朝而言,道佛之害,就降低了一大半。

  到那时,元气大伤的道教,佛教,生死予夺,皆在陛下,在朝廷的一念之间。

  “吾皇圣明!”

  “元帅大智慧!”

  杨一清尚书等人拜服道。

  请收藏:https://m.shuimitao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