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67章 邺城建制_带着骑砍速通乱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将军回城~”

  距离邺城南门一里地的墩台前,传令兵朝台上高呼。台上的旗手确认了龙纹纛旗上的“宇宙大将军”五个大字后,将墩台上的黄旗竖起,同时给北面的几处墩台亮起了驺虞幡。

  黄旗之上并无装饰图案,对行进中的义军将士来讲,己方哨卡、城池上亮黄旗意味着可以正常前进,驺虞幡则是绣了雪豹图案的幡旗。

  晋制最重驺虞幡,唯有皇帝、十万户藩王在领兵出征时才能悬挂驺虞幡,旗的用料也最为讲究。

  义军缴获了大量晋廷军用物资后,便以驺虞幡作为重要人物的标志,中郎将、一郡之太守及以上官将都能用此旗开道,义军传信之时也会用驺虞幡亮明重要人物的出现。

  此时正值午后,南门附近往来人流不算少,来自墩台的讯息给守门校尉提供了准备的功夫,披甲将士让百姓们快速通过,并在瓮城内外开始戒严。

  轰隆隆的震动从远方渐渐传达到南门附近,这数百名骑兵没有第一时间从护城河之上的吊桥进入方形瓮城,而是拐了个弯儿,前往南门以东的一处流民营寨。

  这处营寨主要用来安置自东边来的百姓,等凑足几十户后,就发往漳河以南、以西各县,期间义军会为他们提供麦粥等裹腹口粮。

  停稳战马后,一身明光重铠的李昊跳下来,在他面前,则是听到消息匆忙出迎的赵忠及其属下吏员。

  这位前佃户,如今的义军户部主事的主要职责就是将王弥所部从东面的阳平郡、清河国、安平国、平原国等地抢过来的人口编纂在黄籍上,而后按邺南各县土地空闲情况将这些人口分派下去。

  “户部册籍司主事赵忠参见大将军。”

  身穿铁甲的赵忠和同样装束的属下半跪行礼,如今局势还很紧张,洛阳城内虽然斗得欢,但晋廷在汲郡的汲县附近将司马颖败亡后南逃的许昌军、牙门军再次聚集,随时都有小股骑兵淇水、洹水、漳河这三道防线,到邺城、荡阴等地劫掠人口。

  所以像他们这样的文吏在城外办公事时也得身穿铁甲。

  “王弥打到哪里了?”

  示意他们起身后,李昊边走边问。

  攻下长乐县后,原先驻守在顿丘四县的晋兵由陆云统帅,一军接一军地渡过了黄河,进入兖州的濮阳国、廪丘城附近,隔黄河与义军对峙。

  晋军征讨不利、邺城镇守成都王战死的消息在黄河以北迅速流传,高门士族们知道讨不了好,在开春前后陆续用私兵裹挟荫户、佃农一路南下,往兖州、徐州方向搬迁。

  虽然冀州、青州等地仍有不少晋兵,但士族们已经没了安全感,宁愿带着荫户去南边重新开拓田产,也不愿意守在自家坞堡里。

  这是个非常不好的现象,意味着大量汉民从黄河北岸被强制迁移到了南方,于是李昊派出已

  请收藏:https://m.shuimitao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