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9章 耶稣会_不明不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9章耶稣会

  四夷馆,明朝永乐年间设立的外国语学院,一开始分了八个专业,分别教授鞑靼、女直、西番、西天、回回、百夷、高昌、缅甸语言。

  正德八年(1513年),因泰缅一带局势紧张又增设了八百馆,用以教习兰纳文(即用于书写北部泰语的文字)。

  大前年,因暹罗贡使数度坚持用泰文提交国书(以往暹罗的国书皆用波斯文书写),万历皇帝又专门设立暹罗馆。至此,形成了明代四夷馆十大语言专业。

  刚刚建立的时候四夷馆隶属于翰林院,弘治七年(1494年),派太常寺卿和少卿两名官员“提督四夷馆”,上级主管单位也随之换成了太常寺。

  但四夷馆的驻地依旧还在翰林院内,大概就是后世公安部的位置。明代没有广场,从承天门(天安门)到大明门之间全是中央机构所在地,比如六部、宗人府、太常寺、鸿胪寺、翰林院、钦天监、太医院等等。

  四夷馆的工作人员来历比较复杂,一部分是外籍官员、一部分是进京朝贡的外国使节、还有在战争中俘获的当地知识分子。

  这些工作人员除了翻译朝廷所需的往来文书之外还担负着教学任务,生源多来自监生和面向社会招收。因为有国家公务员编制,报名者也是很踊跃的。

  利玛窦三人就是以临时工作人员的身份入住四夷馆的,没错,这里管吃管住,对于他们这样初来京城举目无亲的欧洲传教士来讲已经算很不错的待遇了。

  “尊贵的皇储殿下,非常感激您的帮助。”洪涛刚刚进入四夷馆后院的偏殿,李之藻就带着三个头戴四方巾、身着道袍的大胡子迎了上来,二话不说先来个顿首礼,姿势挺准确,就是嘴里有些急。

  长身高鼻,猫眼鹰嘴,拳发赤须,好经商,持枪凌弱海上诸国,这就是鸿胪寺官员对欧洲人的总体描述。

  身材高、鼻梁高、眼睛像猫一样、嘴像鹰一样、卷发红胡子,都是对外貌特征的总结,有些地方比较夸张。

  好经商,放在明朝可不是个好词儿,意味着此人不安分、人品有问题。持强凌弱海上诸国,就是非常直接的评价了,指责他们依靠武力占据了东南亚很多港口。

  但真见面之后就会发现鸿胪寺官员的描述有点像写意画,想象力过于丰富。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之类的南欧人种绿眼睛红胡子的数量很少,用来描述英国和荷兰人倒是靠谱。

  “远道而来的客人,先自我介绍一下吧!”洪涛也不客气,坦然接受了叩拜,率先坐下,开始询问谁是谁。不过故意用了拉丁语,想试试这几位的成色。做为传教士,绝大多数都是要学习拉丁文的。

  “仁慈的天父,您终于带给信徒光明了。尊敬的皇储殿下,我是来自天主教耶稣会的Matte

  请收藏:https://m.shuimitao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