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1章 心里热乎_家兄宋太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期的部队根本就谈不上什么军纪,大家驱主帅,卖皇帝,图的自然都是实实在在的赏赐,而赵匡胤这一遭的改朝换代实在是太顺利了,一点刀兵都没动,虽然也给了这些大兵们一定的奖赏,但终究还是少了一点。

  没乱起来,也没能让他们趁乱发一点财,大家都有一点便宜没赚着就亏了的想法,所以王彦升其实分明是在替整个禁军抢钱,赵匡胤本人知不知道这个事儿不好说,但就算是知道,也很有可能会选择装糊涂。

  反正都是前朝旧臣么,赵匡胤本来也不怎么喜欢他们。

  原本历史上王溥敢跟赵匡胤提这个事儿,那是因为当时的赵匡胤正要亲自提兵去干李筠,否则哪有那么巧,这种事早不发生晚不发生,偏偏大军出征之前出了这一档子事儿?

  而这一时空李筠早早的就被赵光美给劝服了,不但兵不血刃收了三藩兵权,甚至还灭掉了生死仇敌的北汉,以至于王溥即便是被王彦升欺负得很惨,却是一直在纠结,没想好这个事儿到底要不要闹,也拿不准赵匡胤对此事到底会是个什么态度。

  结果万万没有想到,赵光义居然为他做主了!

  一下子就感觉像是便秘了三天突然全拉出去了一般的顺畅。

  尤其是想到,赵光义不可能猜不到那王彦升的背后有人,但他却义无反顾的站出来出这个头,宁愿得罪禁军,也要维护朝廷法度,愈发的就觉得这赵光义看起来顺眼了。

  听说此人从小酷爱读书,乃是一个文人,看他做事,也是有礼有节,一时之间,王溥甚至感觉有点看到了终结武人乱政的希望。

  国有贤储啊!

  “二大王能正纲纪,明法典,虚怀若谷,又如此的坚毅果敢,实在是叫人佩服,国家有您做储君,此当真是社稷之福,百姓之幸,浦,在此替开封城的近百万子民,天下的万万黎民百姓,谢过二大王了。”

  赵光义见状连忙侧过身去,不敢受他此礼,却是苦笑着道:“我算是哪门子的国储,其实就是一过渡的,也许,若是我三弟主持开封府事,这事早就处理好了吧?让您见笑了,我们三兄弟中,就我最没有本事,也就唯有谨慎勤勉,勉强还算是一点优点了吧。”

  哪知王溥听他这话居然还不乐意了,居然正色道:“二大王此言差矣,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三大王固然是惊才绝艳,智勇两全,然而二大王您虚怀若谷,谦逊有节,难道就不值得称道了么?治国之道,在于礼法纲常,德行教化,所谓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在我看来,三大王固然是能力出众,假以时日,必是良将,乃至良相之才,但却未必就是一位好的储君,所谓王者以德,能够正纲常,明礼仪,让天下人各司其职,能教文人用心,武人用命,如此,才能真正开辟万载盛世啊。”

  赵光义闻言,心中不由得欢喜,暗暗感慨这王溥果然上道,表现上却是谦虚的说自己才疏学浅之类的,说啥也不敢应和。

  王溥要留赵光义喝茶,赵光义也没有停留,只是坚持一定要他将自己带来的礼物收下。

  最后,临走之时只是有意无意地说了一句:“王相公即将负责今年的恩科,为国取材,实乃真正的国本大事,半点也马虎不得,本王能力有限,但若是再有类似的情况,或是有任何需要本王帮忙的地方,还请王相公切莫见外,只要是力所能及之事,必将全力以赴。”

  说罢出了门,却是又命石熙载买了其他的礼物,又去拜访另一位大臣去了。

  短短一天时间,赵光义居然足足买了六十多份礼物,拜访了六十多位大臣,都是曾经受过王彦升的骚扰,被他勒索过钱财的人,而他送礼的理由也完全一致,都说是他作为开封府尹的失察之罪,送点东西,聊表歉意。

  礼物本身倒是都不贵重,总共其实他也没花几个钱,至少远远是无法和王彦升勒索走了的那些钱财相提并论的,可就是这么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一点薄礼,居然立刻便让赵光义在满朝文官,尤其是那些前朝旧臣的心中,变得有口皆碑了起来。

  谁也不差这点东西,但是二大王这么办事儿,让大家觉得,心里热乎。

  请收藏:https://m.shuimitao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