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05章 北使_横刀十六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05章北使

  “这是桓温上给建康朝廷的《七项事宜疏》。”李跃从案几上翻出一份文书,递给常炜。

  常炜言简意赅的念了出来:“其一,朋党雷同,私议沸腾,宜抑杜浮竞,莫使能植。其二,户口凋寡,不当汉之一郡,宜并官省职,令久于其事。其三,机务不可停废,常行文案宜为限日。其四,宜明长幼之礼,奖忠公之吏。其五,褒贬赏罚,宜允其实。其六,宜述遵前典,敦明学业。其七,宜选建史官,以成晋书。有司皆奏行之。”

  七条建议,直指江东之时弊。

  很多都跟梁国的革新有异曲同工之妙。

  桓温的并官省职跟李跃的撤郡划州相差不大,奖忠公之吏,褒贬赏罚,宜允其实,梁国早已在推行,就连选建史官,以成晋书,恰好,李跃也正在施行。

  世上之事,冥冥之中仿佛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历史上商鞅在秦国推动变法,实际上各国都在变法,从李悝、吴起到燕昭王、乐毅,从邹忌到申不害,各国都在寻求变法。

  只不过商鞅做的最狠、最彻底。

  如今四方鼎立,有识之士都在寻求主动改变,以增强国力,一统天下。

  只是各自遇到的阻力不同,黑云军从黑云山上杀下来,梁国在一片废墟上建立,又遇上冉闵的杀胡令将中土梳理了一遍,梁国的阻力是三国中最小的。

  常炜叹服,“桓温果然一代雄杰也。”

  桓温这七条若是完全施行,江东只怕要咸鱼翻身了。

  不过李跃或许不了解桓温的决心,却知道江东士族是些什么货色,这七条疏议中有五条是冲着他们来的,江东士族能老老实实的就范?

  “成败与否,先生可拭目以待。”李跃笑了一声,又掏出一份诏书递给常炜。

  常炜看完后,双手竟然隐隐颤抖起来,“殿下……臣尺寸之功,万万不敢担此重任。”

  “刘令君逝世后,尚书台空缺,全赖先生主持内外政事,一个尚书令而已,有何不可?”

  调常炜回来,就是为担任尚书令作准备。

  王猛功劳够了,资历差了些,不到三十的年纪入主尚书台,李跃真不知道以后拿什么赏他。

  而且司隶校尉也是要职,在外为武将,在内为文臣,更适合他。

  常炜资历够,能力也够,关键他有广宗乞活军的背景,与董闰、蒋干等人是旧交,有他在,冉魏旧人便不会离心离德。

  这一派系的人在黄河以北还有些势力,在黑云军中也有一些影响,不容小觑。

  “既然殿下厚爱,臣定不负所托!”常炜也没有太推辞。

  从调入尚书台的那一刻起,便知道会有今天,一味推辞就是虚伪了。

  “以令君之才,必能使国家兴盛!”

  常炜升任尚书令,也算去了李跃一桩心事。

  国事交到他手上,比刘群活着时更为效率。

  眼看着一场

  请收藏:https://m.shuimitao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