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一十一章 岂云逐末人_寒门贵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起,后经袁阶宣扬,不仅流传南北,连海外诸国也都了如指掌。

    鲁伯之接过一看,无非是毛皮人参玛瑙等土特产,道:“这些太尉都不缺……”

    使节挠了挠脑袋,为难道:“小邦穷苦,实在没别的值钱的东西……”

    “太尉更不缺钱,只是想在贵国租一个港口。”

    “港口?”

    鲁伯之熟络的勾住使节的肩膀,道:“来来,咱们边喝边谈……”

    百济使节离开,苑里的其他人却从徐佑的诗里品出味道来。

    大楚的商业活动比起汉魏,算是十分的繁荣,但重农抑商的政策依然存在。商人有钱,可身份地位低下,被人鄙视,也无法当官。

    物资需求满足之后,必然要追求精神需求的满足,

    这是人的天性。

    徐佑准备给他们释放天性的机会。

    随着这首新诗的流传,徐佑于十二日在礼部正式成立遒人司。

    所谓遒人,出自《夏书》:遒人以木铎徇于路。

    遒人的作用,一是宣布政令,二是采访民事。在基层负责的人员,也会定期接收新的命令和上报新的见闻,保证及时更新。

    《诗经》就是通过遒人采集整理而成。

    遒人司征辟大量说书人入职,为了确保每个州和每个郡都设立分部,每个县有三人以上的遒人,还招收了一批由于检籍失去士族地位的读书人。

    他们有知识,也有捧铁饭碗的积极性,身在低估,不再介意浊职丢不丢人,纷纷踊跃报名,几乎挤破了门槛。

    这一招,既有效解决了遒人司的人手问题,也大幅度缓和了检籍引发的社会矛盾。

    遒人司成立的第一个任务,是借助徐佑的新作,将商业可以流通百物,方便百姓,有利于国家经济繁荣这个基本思想传播出去。

    再进一步说明商人的苦辛和风险,把淳朴之风荡尽,奢靡之风盛行,归结于商人是不公平的。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为即将进行的经济革新预热。

    经过两个月的铺天盖地的宣传,不少商人自发的印刷徐佑诗集,免费送给百姓,连乡野偏僻之地,也在传唱这首“商人诗”。

   &em

  请收藏:https://m.shuimitao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