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四十五章 电话之父_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困难。”

  参观者问道:“那你们什么时候可以做到?”

  马可尼摊了摊手:“还是要说声抱歉,我也不知道。”

  参观者想继续问时,突然旁边传来了李谕的声音:

  “免费收发电报,范围为全美境内。”

  看地图的话,圣路易斯的位置接近于美国的地理中心。

  李谕敢这么说,还有个原因就是这座高高的无线电塔。

  参观者听到后,果然都聚集到了李谕的展位前。

  “可以发到亚特兰大?”那名参观者问道。

  李谕说:“当然可以,就算是纽约、旧金山都没有问题。”

  “我可以试一下吗?”

  “还有我,我想测试一下联系纽约,常年在外,太需要这样的设备了。”

  “是啊,这么远的距离,除此以外没有什么别的办法。”

  “大家都排队,不要挤,一个个来!”

  电话肯定是需要电话线的,这时候又没有大哥大。

  所以大家看战争片,还是拿神作《亮剑》说,里面李云龙可以和旅长经常打电话,但是唯独没有无线电台。

  不仅李云龙,“晋西北铁三角”的丁伟、孔捷同样有这样的困难,他们都说过:“要是自己有一部无线电台,肯定会请示上级。”“要是靠请示打仗,哪道菜都甭想吃上。”

  总部的无线电台则只可以联系到师旅一级。

  马可尼看到此情此景实在无可奈何,自己明明有先发优势,但因为傲慢丧失了美国的大市场。

  其实不仅马可尼,此时大部分人还是觉得美国比不上欧洲,美国老用用欧洲人剩下的东西足够了。

  特斯拉和邹周忙着给他们发送电报。

  英国《泰晤士报》的记者安伦斯也对李谕无线电台强大的通信能力非常感兴趣,“院士先生,现在日俄之间的战争已经引发了全欧洲与全美洲的关注,我们非常希望使用您的无线电技术进行报道。”

  李谕说:“贵方自行购买便是。”

  记者问道:“我还有一些疑问,正好您是从清国过来,现在想要找一位您这样的人不容易,总归对局势有所了解。”

  李谕说:“如果是关于军政大事,我想你问日俄两国的大使馆更好。”

  记者连忙说:“我不是这个意思,因为从他们那儿也得不到真实有效的信息。所以我们想租一艘专门的船,作为新闻船前往旅顺海域,只是这艘船上的无线电设备必须能够稳定、远距离地传递消息。”

  《泰晤士报》真有钱,为了第一手新闻,舍得下血本专门租一艘船。

  李谕说:“记者先生的意思是要在青岛或者威海卫建立一个基站?”

  记者说:“技术上的事我不懂,但我们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尽快把消息传递回来。”

  李谕说:“可以做到。正好我们的这一批货就有专门用于船舶的大功率无线电设备。”

  记者说:“这可太好了!我们是从美国海军那得到的情报,才知道已经有了这么好用的无线电设备。”

  历史上《泰晤士报》的确租了一艘香港商船海门号作为新闻船,然后仗着英日同盟,直接挂上英国国旗开到了前线。并且使用无线电把新闻稿先传到威海卫,然后再传回国。

  日俄战争期间,《泰晤士报》通过无线电传了上万字的实况报道,因此占得先机。

  正好李谕的无线电也能借此再次名声大噪。

  李谕刚感慨了电话与电报的问题,就看到几个西装革履的人来到了他的展位。

  对方首先自我介绍说:“李谕先生,您好,我来自美国电话电报公司。”

  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就是At&t,几年前摆弄水货苹果手机的人肯定非常熟悉,什么黑解机、卡贴机的,好多就是来自At&t的“美国合约机”。

  请收藏:https://m.shuimitao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