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七十六章 一个千年的谜题_北宋振兴攻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候,大宋的宰相王黼将方腊起义的军报给隐藏起来,直到方腊居然弄出了大声势,自立为帝。

  方腊挟百万之兵有大事可成的迹象的时候,宋徽宗才惶恐不安的命令童贯率兵平叛。

  宣和四年,童贯用了四百五十天的时间,从太原前往江南,再打败方腊,再到安稳南方,执行了宋徽宗的十户抽一户的政策,得胜还朝。

  大军转回汴京,再转回太原的时候,未曾片刻的休息。

  在宣和四年开始了和金国一起伐辽。

  疲惫不堪的大军自然大败特败。

  而且还有什么将从中御的“如敢杀一人,并从军法”的奇葩行军指南。

  束手束脚的宋军安能取得什么大胜?

  金人南下的时候,童贯七万捷胜军驻扎在太原城,听闻金人南下兵锋锐不可当,连夜溜之大吉,大军一夜行了数百里,不几日就跑回了汴京。

  而捷胜军却被留在了马陵关附近待命。

  如果仅仅看童贯的前半生,童贯的所作所为,如果没有金人南下的时候,弃城而逃,他在历史上,也不会被人评为什么奸宦了。

  其实赵桓当着那么多人的面没问出来。

  其实他很想问问童贯,当初从太原城千里赴阙,到底是他临阵脱逃,还是接到了赵佶的命令。

  赵桓之所以有这样的疑问,是因为童贯这个行径,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金兵南下他一个封了王的宦官,居然领兵逃跑,极度反常不说。

  最关键的是,赵桓可是知道,当初童贯把捷胜军的兵权交了上来,自己一个人跑去找赵佶尽忠去了。

  赵佶曾命令童贯去领兵随他南下的。

  所以赵桓很想知道,童贯在太原城那一出千里赴阙的戏码,到底是他的本意,还是来自宋徽宗的授意?

  可惜这个疑问随着童贯自缢,再也不会有人知晓,而赵桓也知道,后世的史书,也绝对不会给童贯一个客观的评价,因为他是太监。

  史书往往把王朝颠覆的罪责归罪与女人和太监。

  他逃离太原,到底是他本意,还是赵佶授意,也就成了千年的谜题。

  赵桓也没打算给童贯平反,他知道这些,因为要用到人练兵而已。

  他仔细想了半天,觉得童贯选人的眼光极准,就想用一下。

  反正抓着赵佶,他童贯也不敢起其他的心思。

  他童贯的主子赵佶,都不准备给他做主,他也不准备这么做。

  历史多少真相掩藏在了风沙之中呢?

  赵桓摇头,死就死了吧。

  “官家,童贯的尸体怎么处理?”赵英急匆匆的从殿外跑了进来,在赵桓身边问道。

  赵桓一愣,自己这个大太监这么不懂事吗?这么小的事,也要问自己吗?

  “当然是埋了。还能怎么处理,等着他建立府衙那千百人给他披麻戴孝?他一死,他当初笼络的那些人,肯定会散。怎么你还准备给童贯弄个灵堂?”赵桓

  请收藏:https://m.shuimitao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