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四百六十章局面_将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却只能算是地方将领,品级和权力并不相符,出境有点尴尬,争不到宣抚使之职,品级却又到了。

  这样的人,在边镇自然无事,毕竟边镇军将,普遍品级要高出地方一筹,但他们不是,他们是殿前司禁军在扩张中,顺便得到实利的一群人。

  怎么办?

  从这个上面,其实就能很好的看出朝廷的决心,其中有三位换了地方,品级被强行压到五品,另外两位,因才能平平,有屡遭堪合,直接免官罢职。

  赵石稍微瞅瞅,也就明白了,这两位年纪大了不说,还出身地方大族。

  他们算是正德年间旧有军制的残留,所谓的地方将门的产物儿,从参军之职做起,一直维持到今天,很典型的例子。

  自赵石从军以来,这样的人见过的多了去了。

  当然,这也显示出朝廷对禁军整编之事的决心和力度。

  不过,朝廷的宗旨很明确,就是要将殿前司禁军拆分开来,给予地方布政使更多的兵权,上面也不再有殿前司禁军指挥使衙门指手画脚,调动禁军的权力,归于兵部和枢密院。

  如果再能将禁军将领的任免之权抢过来,那么,大秦的军人们,将是历朝历代以来,受到文官掣肘最少的军人了。

  虽然关注,但赵石也没有看的太过重要。

  也许在外人看来,成武七年开始的禁军整编有些太过急功近利了。

  但在赵石看来,到现在为止,禁军整编还是在按部就班的进行,并没有脱离之前他在京师时,已经商量好了的那些规划。

  其实,从成武四年他奉旨回京,就一直在准备这件事。

  从成武五年灭夏之役后,这件事也就清晰了起来,无论是皇帝陛下,还是枢密院,甚或是殿前司指挥使衙门,都在为此事做着准备。

  一直到现在,差不多三个年头,准备的已经够多了,也取得了殿前司禁军指挥使种燧在内的许多人的支持,到了成武七年,才开始施行。

  而实际上,真要追朔起来,从成武元年的长安之变,殿前司禁军指挥使王佩人头落地开始,殿前司禁军整编就已经之事就已经有了苗头。

  这么多年下来,一直按兵不动,许多人的谋划,许多人的心血都在里面,又怎么能称得上急功近利?

  而殿前司禁军整编,才算是刚刚开始,远远没到结束的时候。

  这毫无疑问,是一次大规模的军中鼎革,最后所涉及到的,也不会光光是殿前司禁军。。。。。。。。

  紧接着过来的就是家书。

  这是题中应有之义,每次回京之前,都会接到。为的不是让他安心。而是在家书中。详述京中情势,让他好有个准备。

  一般来说,这封家书,都出自府中几个幕僚之手,这次也不例外。

  其实也没有太大的意外,京中有点乱,连向来平静的早朝,都屡屡有争吵发生。可见,这

  请收藏:https://m.shuimitao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